
9
通过‘重载’训练最大化增长:在最短时间内构建肌肉背后的科学
重型训练是一种由迈克·门特泽在1970年代推广的训练系统。与常见的高容量训练计划不同,后者每个动作通常会进行多个组,而重型训练采取了一个截然不同的方法:最大强度,最小容量。其目标是用一个唯一的组超负荷训练肌肉,直到绝对肌肉衰竭——以完美的形式和缓慢的运动速度。这种方式应该比传统的容量训练更有效地刺激肌肉生长。

重型训练的基本原则
重型训练系统基于四个基本原则:
- 高强度负荷:每个动作仅进行一个组,但必须达到完全肌肉衰竭。
- 慢速执行(紧张时间):4秒的向心运动,2秒的离心运动。
- 完全恢复:训练间隔时间较长,通常为3到7天。
- 逐步超负荷:每次训练都旨在提高表现——无论是增加重量还是增加重复次数。

科学基础:少真的更好吗?
多项研究表明,强度对肌肉生长的影响可能超过容量:
- Burd 等(2012)显示,即使是对训练者进行一个高强度的组,也能产生强烈的肌肉蛋白质合成。
- Mitchell 等(2012)发现,直到肌肉疲惫的训练——无论重量如何——都能促进肌肉生长。
- Schoenfeld 等(2017)的元分析强调,与多组不疲惫的训练相比,直到衰竭的训练结合进步可以带来同等或更好的肌肉生长。
因此,研究支持了质量胜过数量的论点——这是重型训练的核心元素。

典型的重型训练计划是什么样的?
经典的重型训练计划每周包含两次全身训练。每次训练时间仅需30至45分钟:
示例计划:
训练单元A | 训练单元B |
---|---|
深蹲 - 1组 | 硬拉 - 1组 |
卧推 - 1组 | 肩推 - 1组 |
引体向上 - 1组 | 杠铃划船 - 1组 |
提踵 - 1组 | 二头肌弯举 - 1组 |
卷腹 - 1组 | 抬腿 - 1组 |
重要:每一组都必须以绝对控制和最大强度进行。常常使用强度技巧,例如休息暂停、负重重复或强制重复。

重型训练相较于容量训练的优势
- 节省时间:训练时间大大缩短
- 高效性:在最短时间内提供强力刺激
- 心理集中:只需一个组——全力以赴
- 促进恢复:较少的训练频率意味着更多的恢复
- 激励作用:通过系统的进步迅速增强力量
许多健美传奇,如多里安·耶茨,六次奥林匹亚先生,坚信这种风格。

缺点与挑战
- 心理负荷高:每组都要求100%的投入
- 不适合初学者:需要良好的技术和身体感觉
- 错误应用导致过度训练:过于频繁的训练会适得其反
- 缓慢的进步显现:肌肉生长不会立即显现,通常会有所延迟
倾听身体的信号并严格遵守恢复期至关重要。

重型训练适合谁?
适合以下人群:
- 具备扎实技术的进阶者
- 工作繁忙却时间有限的人
- 具备高度心理纪律的人
- 希望打破瓶颈的运动员
不太适合以下人群:
- 训练新手
- 有伤病的人
- 注重耐力或技术运动员

结论:高水平的极简主义
重型训练不是一条轻松的道路,但却是一种有效的方法。愿意在一个组上投入一切的人,将获得力量提升、肌肉增长以及节省时间的回报。重要的是,要始终如一地坚持这些原则,充分恢复,客观衡量自己的进步。